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成都日报 2022-06-07



1月12日,2021年度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暨民生实事总结推进会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施小琳出席会议并讲话。她强调,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是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务实举措,是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做强全省主干极核功能的实践探索。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民生实事的工作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办好每一项民生实事和民心工程,积极回应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不断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幸福成都成色更足、品质更高。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凤朝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仲彬、市政协主席张剡出席。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精彩发言~(点击可放大)



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始终把建设幸福美好成都作为重要责任和使命



民生实事效果好不好,关键是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会上,有关部门汇报了2021年全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实施情况和民生实事完成情况。12位市民代表和市民观察员结合自身感受和调研情况先后发言,既肯定过去一年民生工作取得的进展成效,又围绕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让“老成都”焕发“新韵味”;深化教育“双减”工作,更加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建立健全大件垃圾处置体系;采用夜间招聘专场等方式,加大灵活就业支持力度;发展居家医疗延伸服务,健全托育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听取大家发言后,施小琳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对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支持理解和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发挥各自所长,和党委政府一道携手建设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美好幸福的城市。要求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充分吸收,把市民代表和市民观察员的意见建议转化为做好新一年民生实事的务实举措。


交通微治理后的东大路


施小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要求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常怀忧民、爱民、惠民之心,解决好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民生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为我们做好民生实事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省委书记彭清华对做好民生实事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要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着力补齐民生短板、解决民生痛点。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永葆初心,为民惠民,始终把建设幸福美好成都作为重要责任和使命,久久为功、终端见效。

 施小琳指出,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幸福成都不懈努力,始终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动员群众,务实功、办实事、求实效。过去的一年,成都民生领域投入稳定增长,公共服务供给持续优化,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支持,市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成都连续13年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奋斗的结果,是广大市民群众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的结果。



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用力做好市民关切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交通、住房和环保等工作,确保把每一件民生实事都做到市民心坎上



施小琳强调,要积极回应市民关切,坚持精准施策,确保把每一件民生实事都做到市民心坎上。要聚焦低收入群体、特困人员等特殊群体,建立完善多层次分类救助体系,坚持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应补尽补,不断筑牢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要加强对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指导,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支持,确保就业总体稳定。要坚持“房住不炒”,持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推动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要全方位排查整治疫情防控、交通、消防、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隐患,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老旧小区换新颜


施小琳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近年来市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加快补齐民生短板,丰富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推动民生服务更精准、服务内容更丰富、保障渠道更多元。扩大公办学位供给保障,深化教育“双减”工作,切实减轻家长焦虑、学生负担。持续推动华西天府医院等重大功能性、引领性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工程,为市民提供优质均衡的医疗服务。加快普惠性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持续增加托幼机构、幼儿园以及中小学学位供给,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聚焦“一老一小”,加快建设全龄友好城市。加强智慧交通建设,推动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不断提升市民出行体验。切实解决噪音、油烟、雾霾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持标本兼治,优化调整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强化文化惠民,紧扣时代特点、巴蜀特色、群众需求,用好天府文化公园等载体作用,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品牌和精品力作,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生命教育与挫折教育、加强心理咨询及专科门诊建设,关心关爱在校学生、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重点群体心理健康。加快完善“15分钟健身圈”,积极推动运动场馆和设施向公众开放,进一步营造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城市氛围,促进市民身心健康发展。


讲科学重方法、提能力转作风,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可持续运行机制,凝聚合力推动民生实事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施小琳指出,民生实事涉及面广、关注度高,必须讲科学重方法、提能力转作风,推动民生实事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坚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统筹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可持续运行机制,既要加大投入力度,又要兼顾公平,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动员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持续拓展市民线上线下意见表达和建议反映渠道,充分动员企业、学校、社会团体等积极建言献策,促进民生实事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创新公共服务组织和供给方式,持续发布民生项目机会清单,鼓励企业参与提供多元化、品质化、定制化的公共服务产品,凝聚推进民生实事的强大合力。真心实意,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巴适安逸。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全民支持参与民生工作的浓厚氛围。


公园城市示范区


王凤朝指出,要更加重视绿色低碳发展为民,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优化调整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深入实施专项治理“八大行动”,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要更加重视“新城建”惠民,深入落实“三个做优做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职住平衡、优质均衡,抢抓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机遇,以“智慧蓉城”建设为引领,着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要更加重视新市民的民生需求,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进一步推动居住证全流程“放管服”改革,逐步使新市民更好融入城市发展。要更加重视“一老一小”工作,有序推进家庭、社区、公共场所适老化改造,加强托育机构规范化建设。要更加重视服务市场主体,全面落实营商环境4.0政策及相关工作举措,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和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运营向更多市场主体开放,共建共享幸福美好成都。


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市法院院长、市检察院检察长,区(市)县主要负责同志,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市民代表、媒体代表等参加。




成都日报

记者 张家华 常斐

编辑 周杨云 蔺虹豆 王捷 刘颖

校对 蔺虹豆

监制  孟骅

图片 成都日报摄影部、成都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